原创 分享生活灵感的 Voicer
千禧年间,许多人在刚刚接触到欧美流行音乐的时候,听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小甜甜布兰妮。
一个女孩要拥有多么甜美的笑容才会拥有这样的昵称?当《Baby One More Time》的音乐响起,穿着校服短裙,衬衫高高系起的布兰妮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这个昵称显得无比顺理成章,没有人比17岁的她更青春、更甜美。
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美国甜心,天真无邪的邻家女孩,却在万众瞩目之下经历了一系列的精神崩溃、家庭闹剧和官司丑闻,媒体把他们亲手捧出的巨星推下了深渊。
《陷害布兰妮》
一部名为《陷害布兰妮》的全新记录片。这部70多分钟的记录片讲述了这位流行文化史上的巨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顶峰,又是如何成为大众窥私欲的牺牲品。
纪录片尤其将聚光灯投向了一个许多人并不知道的事实:布兰妮近年来一直受制于成年监护令——这项监护令意味着布兰妮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乃至财务状况都失去了控制权,与她关系一向十分疏远的父亲反倒被指定为监护人,获得了关键的掌控。
《陷害布兰妮》预告片
导演辗转联系到了亲眼见证布兰妮人生各个阶段的关键人物:多年来陪伴在她身边的私人助理、一手打造她早期公众形象的市场营销人员、监护权案中的律师等等、当初疯狂跟踪布兰妮的狗仔队……这些不同的视角的讲述为我们还原了布兰妮的故事。
她跌宕起伏的个人生活一直以来都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却很少有人想过,这些事件对于她来说,是无法重来的真实人生。
在这部记录片发布之后,许多媒体都开始反思这些年来对待布兰妮的方式,但是迟来的歉意对当事人来说,真的有意义吗?
小镇装不下的天才童星
童年时期的布兰妮
布兰妮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名为Kentwood的小镇。在这个平静朴实的小镇,居民大多虔诚,布兰妮小时候每逢周日都会去教堂做礼拜。
在唱诗班时期,她就已经展现出了这个小镇无法容纳的才华:她优越的嗓音条件对声音的把控远远超出了一般儿童的水平,她的声音注定要让更多的人听见。
布兰妮从小就参加各种才艺选秀电视节目
对于布兰妮的母亲Lynne来说,将布兰妮培养成大明星也成了她平凡生活里唯一的亮光,她几乎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布兰妮的星途之上,甚至为此不惜举债。
布兰妮和母亲的合影
因为无力负担机票费用,Lynne时常需要带着布兰妮坐长途火车从路易斯安纳到纽约学习表演或者参加试镜。布兰妮的父亲Jamie则将这视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局,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一炮而红,只有这样,他的投资才不算白费。
《米老鼠俱乐部》中的许多童星都成了如今家喻户晓的名字,布兰妮和Justin Timberlake也正是在这里相遇
幸运的是,布兰妮很快就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机会:她被选中成为《米老鼠俱乐部》的成员之一。这档节目虽然大受好评,但仍然迎来了停播的命运。
在节目被关停之后,布兰妮也曾短暂地回归校园生活。虽然她加入了篮球队,也参加了学校的各种舞会,像其他学生一样有着各种平凡的烦恼,但布兰妮始终都觉得这一切和她见识过的风景相比太过平淡了。她自始至终都明白,演艺事业才是她真正的归属。
1998年对于布兰妮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正是在这一年,她推出了自己的首张专辑《Baby One More Time》。这首歌的MV也成了流行史上的经典,布兰妮的粉红色毛绒发饰和她身着的校服裙都成了青少年女孩狂热模仿的对象。
布兰妮早期的商场演出
最先开始,布兰妮的经纪公司为了推广她的专辑,安排她在各地的商场中庭演出,那个时候,她在演出完毕之后还可以顺便逛逛街。但是很快随着这张专辑的爆红,布兰妮演出的商场开始被围堵地水泄不通,甚至有人特地驱车赶来看她的现场表演。
很快她就发现自己不能再毫无负担地逛街了,因为她所到之处都是狂热的歌迷。布兰妮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品尝到了名气的滋味。
《Baby One More Time》以惊人的速度登顶各大榜单
报纸上、综艺节目上处处都是布兰妮的名字,她被媒体称为“流行音乐界最耀眼的新星”,人们对这个初初长成的少女的一切都充满惊叹。可是回过头来看,这或许也是媒体与布兰妮之间最初也是最后的蜜月期。
从国民甜心到千夫所指
《Oops!... I Did It Again》MV造型
2000年,布兰妮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张专辑《Oops!... I Did It Again》,在同名单曲的MV中布兰妮化身诱惑又无辜的火星公主,这张专辑毫无意外地再次大获成功,卖出了足足130万张,轻松登顶各个国家的流行音乐榜单。也是在这一年,布兰妮正式承认了她与Justin Timberlake的恋情。
如今盘点起千禧年间的金童玉女,布兰妮和Justin Timberlake仍然是绝对不会被忽略的名字。这对情侣相识于《米老鼠俱乐部》,后来又各自成为了红极一时的青少年偶像。
从年纪、外貌到事业都无比般配的两人经常手牵手出席各大颁奖典礼,他们穿着全套牛仔的情侣装参加2001 年American Music Awards的场景至今仍然位列流行文化史上的名场面。
《Cry Me A River》MV
但这段聚光灯下的恋情却有了一个相当难看的收场。Justin Timberlake在分手之后发布了一首单曲《Cry Me A River》,特意找来了一位和布兰妮外貌十分相似的演员,Justin Timberlake在MV中控诉这个金发女郎的不忠,并且要向她发起报复。
这毫无疑问就是Justin Timberlake向公众释放的信号:布兰妮的背叛是他们这段关系走向尽头的原因。一时之间,布兰妮成为了公众攻击的对象。无论是报刊杂志的头条还是电视节目的采访都对布兰妮充满了近乎无休止的荡妇羞辱。尽管布兰妮已经明确否认出轨的传言,但是似乎已经没有人想要听她的解释。
王子公主的童话结束了,一定要有一个人为之负责,那就让布兰妮成为承担骂名的那个人吧。
Diane Sawyer在2003对布兰妮的采访如今看来残酷得可怕,但当时的舆论环境似乎却觉得这样猎巫式的拷问没有任何问题。Diane Sawyer反复地逼问布兰妮:“你到底做了什么伤害了Justin Timberlake?”
甚至还当着她的面念了马里兰州州长夫人恶毒的言论,那位女士声称:“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射杀布兰妮。”这位州长夫人似乎认为布兰妮的作为会对年轻一代造成不良影响,但这样的言论难道又是什么模范行为吗?
布兰妮面对这样咄咄逼人的围剿一度情绪失控,无法抑制地大哭起来,不得不要求暂停节目的录制。
放大镜下的生活
做明星固然是有很多好处的,可观的收入自不必说,名气更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轻易开启数不清的特权。但这一切的标价也无疑是昂贵的。当你的一举一动都被暴露在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都在放大镜下被检视,谁能确保自己是一个毫无破绽的完人?
布兰妮每次出街都称得上是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凡是她所到之处,都会被狗仔队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对布兰妮个人生活的好奇已经到达了病态的程度,任何一张关于她的照片都可以到八卦杂志处卖出高价。
这解释了为什么狗仔会长年累月地在她的家门口蹲守,甚至枉顾交通法规,在公路上对布兰妮的车围追堵截,就连她上厕所的时候狗仔都不愿意放过她。人们把她视作一个偶像、一个欲望的容器、一座矿产丰富的金矿,就是没有人把她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有一次因为遭遇狗仔疯狂的围堵,布兰妮在慌乱之间把孩子抱在膝盖上就驾车离开。随后,“布兰妮是个不负责任的坏妈妈”就成为了各大八卦杂志的头条,媒体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她不顾孩子的安全,但似乎却忘了自己才是这一切真正的始作俑者。
当被问及“狗仔远离你的生活是你最大的愿望之一吗?”,布兰妮当场落泪
事后布兰妮接受电视采访。记者问她:“你觉得如何才能让狗仔队远离你的生活?”布兰妮摇头说不知道,眼泪无声落下。
事情的发展在2007年到达了白热化的地步。布兰妮在狗仔队长枪短炮的镜头簇拥下走进了一家理发店,要求剃光头,理发师没有答应,她就一把拿起桌上的电动理发器,把自己的头发一绺一绺地剃光了。
布兰妮的精神崩溃,成了八卦媒体的盛宴,引发了近乎狂欢式的密集报道。《Us Weekly》的封面刊登了布兰妮光头的照片并配以明晃晃的标题:“救救我!”,《People》杂志则承诺会带读者“对布兰妮的精神崩溃一探究竟”。
布兰妮甚至成为了问答节目《Family Feud》上的题目,主持人发问:“布兰妮在过去的一年中丢掉了什么?”选手们迫不及待地抢答:“她的丈夫!”“她的头发!”
当混入这场集体的狂欢之后,似乎一切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无论是媒体还是好事的民众都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残忍、偏执和狂热,这些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占据了上风,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同理心荡然无存。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布兰妮不过25岁。
《陷害布兰妮》发布之后,Justin Timberlake在Instagram上公开向布兰妮道歉,《Glamour》杂志也为当年的报道向布兰妮表达了歉意。
迟来的道歉或许好过没有道歉,但是对于布兰妮来说,这些话语并不能弥补这些年来在她身上发生的一切。公众的注视曾经成就过她,但也让她的生活一路脱轨,如今甚至连自己的人身自由都受到限制。
布兰妮不是第一个公众窥私欲的牺牲品,显然她也不是最后一个。金钱和名利并不会让公众人物变成刀枪不入的泥塑金身,他们一样有感情,一样会被锋利的言语刺伤。如果这部纪录片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布兰妮式的悲剧故事会少一些。
撰文 - tt
图片 - 来自网络
原标题:《陷害布兰妮》
阅读原文